李林跟任伟是同一个村的发小儿,很好的玩伴,山东本来就是高考大省,加上所属地区教育又不太发达,所以在他们那一届的孩子中能考上大学的仍然屈指可数。同龄的孩子里,任伟的学习成绩最好,从小到大都是村里人夸赞的对象。
高考后,任伟考上了一所211大学,而李林只考上了省内的一所二本院校,两个人都学的计算机专业,之所以选这个专业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喜欢,只是听说这专业热门,对网络有很大的好奇心,觉得将来干这个一定会特别酷。
毕业后,李林来到了北京,进了一家创业公司,他知道自己的学历不好又没有特别强的能力,所以初期找工作薪水要的很低,期望能先进入这个门槛就好。任伟本来也想来北京的,但是拿不到户口,又不愿总是漂着,所以就选择了老家C城的一家公司,虽然薪水不高,但在当地已经算很不错的了。
人生的分水岭有很多,中考、高考、毕业后的工作等等,这些分水岭决定的除了金钱、身份、地位这些显而易见的东西外,还会决定我们以后的生活状态。而李林跟任伟,从他们选择不同的城市工作开始,他们的生活轨迹就慢慢的发生了差异。
李林的生活状态
五年后,李林依旧在北京工作,五年间他换了四家公司,薪水也由最初的2500涨到现在的18000。在北京的五环跟人合租了一个房子,三室中的一室,每月房租2200,单身。
大学同学中来北京的并不多,加上他的性格也比较内向,并不太擅长交际,平时除了同事会约着出去玩之外,大多时间都宅在家里,有时也会独自去看看电影、逛逛街。安静下来的时候,他觉得内心很孤独,自己跟老家的同学都已经慢慢脱节,联系越来越少,现在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如果没什么特别的事,彼此基本上不会联系。不过让李林欣慰的是,即便好久不联系,偶尔找同学帮个忙,同学还是会爽快的答应。虽然已经工作五年,但在他看来同事间的感情始终没有同学间深厚。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说不定哪天就各奔东西,这种不牢靠且易于分离的关系始终让他跟同事有种距离感,如果不是特别聊的来的人,李林很少会去约别人。
随着薪水的提高李林在公司里担任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负担的压力也日益增加,而他又不是一个可以承受高强度压力的人,工作日频繁的加班让他深感疲累,所以每到周末都要好好休息一番。如果周末领导还安排了工作,那他这两天基本都会耗在家里,并不是工作占用了全部的时间,而是因为突如其来的工作让他丧失掉对这个周末的期待。
看到现在,想必大家都了解到李林的生活的枯燥单一,但身为一个对数码产品有天然热爱的技术男,他的收入也满足了购买最新科技产品的欲望,手机、电脑、相机,李林都会买很多。除此之外,在穿着上也基本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虽然没有什么奢侈品,但是一件衣服1000左右还是完全能够承担的。李林也时常在想自己的生活是否有些浪费,很明显的一个感受是家里垃圾产生的特别快,他经常买一些零食和水果,吃不完或者不爱吃了就直接扔掉。网上看到的一些配饰和衣服很快就会下单,如果不喜欢的话也很少去申请退货,总觉得退货太麻烦,为了那百八十块钱跟卖家反复沟通实在是没有耐心。所以家里的角落,总会有几件永远不会穿的也不会扔的衣服。
刚到北京的时候,李林就感叹北京的高房价,当时来北京也是觉得互联网氛围浓厚,城市更包容,他从来没有想过要留在这儿。虽然这几年薪水涨了不少,单比工资的话在同学中还算是塔尖的(当然同学大多都在老家),但他深知即便这个水平想要让他留在北京依然很难。要想再加薪,已经变得不那么容易,更重要的是他也不确定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自己是否还能承受。
或许在北京呆了五年或是更久之后都会有些迷茫,李林也一样,互联网行业都是民营企业,老板给你相应的薪水就会让你有相应的付出,且不说再往上走,难度有多大,关键是自己的主观意愿也不强,打起了退堂鼓。工作上的压力让李林的脾气日趋变得暴躁,忍耐性越来越差,生活中只要有一点不如意就会乱发脾气,骂别人傻X是他成了最常用的发泄方式,时间越久越有点不认识自己。
李林深知自己薪水的提高并不单纯依靠的是自己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来说也是依赖于北京这个特定的环境,跟行业有很大关系。他这个年纪如果不是互联网行业,不是在北上广这样的城市恐怕是绝对拿不到的这个薪水的。
李林想着年近而立之年的自己,莫名有种挫败感,难道当时选择来北京,错了吗?
任伟的生活状态
任伟回家之后的生活很安逸,已经在当地买房结婚了。五年间他一直都没有换过工作,薪水由最初的2000元涨到现在的5000元。大家都知道跳槽是涨薪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式,但是因为任伟所在的城市的机会不多,而所在的公司在当地同行业中已经属于很好的了,所以就一直没换工作。
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其实并不高,任伟很节俭,虽然在穿衣上买的也都是一些品牌,但买衣服的频次却要低很多。毕竟受过高等教育,而且是在一线城市读大学,生活了四年,所以任伟的素质和品味还是很好的,只是受限于个人收入,所以采取了一种减少购买数量保持衣服质量的原则。
任伟过得是典型的柴米油盐的日子,公司离家很近,不愿意吃公司食堂了,中午回家做个饭的时间也是有的,除非特别的纪念日,很少下馆子。李林由于经常需要加班,所以大多时候都是在外面吃,早上因为起的比较晚,几乎每天早上都是买路边摊。在吃饭上虽然任伟花的钱比较少,但因为都是在家里自己做饭,要论吃的质量其实并不比李林差。
C 城的生活节奏相对来说也很慢,工作和生活完全分离,很少有加班的情况出现。每到周末都是悠然自得,附近公园跑跑步、遛遛狗,朴实平淡,他跟妻子每年都有制定旅游计划,基本上都是周边或国内游,假期景点虽然人潮汹涌,但怎么说也是游玩了一遍。而李林由于是自己一个人,动力不足,所以出去旅游的次数不多,仅有的几次还是公司组织的。
居家过日子最大的开销应该就是电器和家居了,任伟购买电器或家居时经常感叹这飞涨的物价跟蜗牛式增长的工资。看到心仪的东西如果价格暂时无法承受,就会考虑要不要退而求其次,经常在生活品质跟存折数字之间纠结。某件商品狠心买了之后,放在家里的那种满足感也会让他欣喜一阵儿。对于李林而言就不会碰到这种问题,一直是在租房子,买了电器和家居也带不走,所以他宁愿多付点房租让房东把电器配齐了,也不愿自己买。不过拎包入住的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从潇洒变成了落寞,也许家庭的温暖正在逐渐成为他最渴望的东西。
任伟也有自己的烦恼。
夜深人静的时候,任伟也经常思考,公司的中层管理的工龄都在10年以上,他们中间没有离职的,那升职也是无望。事业上没有那么大压力,所以也不能矫情的说自己到了瓶颈期,但是这种一眼看到头儿的日子跟在大学憧憬的未来生活真的相差甚远。每每看看身边熟睡的妻子,想想以后还要有孩子,思想就会一点点妥协,老婆孩子热炕头都有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每年春节回家任伟和李林都会聚一聚,任伟羡慕李林在北京日益增长的经验跟见识,李林羡慕任伟生活的稳定跟安逸。虽然不同的生活让他们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但从小玩儿到大的感情和对彼此生活的探知欲也能让他们聊到深夜。
李林也逐渐萌生了回老家的念头,但是本身家庭环境不是很好,在外这些年只顾着享受生活,存款寥寥无几,又不能厚着脸皮问父母要钱付首付。对于工作,自己学历不算好,单凭自己这些年的经验谋份工作倒不成问题,但一想到薪资的骤降和家乡的工作氛围就让他心里一阵发凉。如果回家之后的生活过的比现在还要差,在北京所带给李林的虚荣感和满足感将荡然无存,他其实是有些害怕的。
在北京生活的这几年,李林长了见识,心气高了起来,包括现在的生活他都有些不满足,期盼将来过更好的生活,如果回老家过得比现在还差,连希望都没有了,他是不能接受的。但似乎到了人生某个节点,他需要在这两种生活状态中做个选择,还没有答案,但至少现在他还不想放弃自己的这种生活状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