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我在微博上问,“你平常用什么工具生成长微博?”
在评论里,我第一次知道了Zine,是杂志“Magazine”的后四个字母。当时,罗永浩在微博上还非常活跃,被推荐最多的当然是锤子便签。
下载试用这个工具后,我理解了评论里那些略显夸张的赞扬。它也让我惊艳。
Zine的编辑器简洁到就是一张白纸,几乎没有任何视觉干扰。但同时,它又提供了远比其他同类工具丰富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排版,而且是在移动设备上。
点击代表排版的“A”按钮,你就可以对文字格式进行调整:除了可以将其设置为标题、引用、无(有)序列表等格式,还可以加粗、斜体,甚至,你可以选择字体、字号、颜色。
在电脑上的Word、Pages等最常见的工具里,这一切都司空见惯,但在手机上,你很少能在编辑器里用到这样的功能。
更难得的,这些功能还非常易用。和电脑上不同,你不用先长按屏幕,选择文字之后再调整格式,而是只需要把光标放在一个段落的末尾,左右划动选择字体、字号、颜色,所见即所得,轻易就能获得你满意的效果。
“在手机这样的小屏幕上实现精细化操作,不是我们主张的。”Zine创始人路意对我说。
Zine创始人路意
在深圳龙华新区深国际华南物流园8号仓,我见到了这位Zine创始人。路意很高,1米94,曾经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篮球队成员,打过CUBA,属于在人群中能被一眼认出的人。
很少有互联网创业公司把办公地点设在龙华,和腾讯总部所在的南山、中心城区福田相比,这里显得有些偏远。更让我惊奇的是,现在Zine根本没有固定的办公室。算上路意,Zine团队的5个人分布在5个不同的城市:深圳、长沙、孝感、盐城、肇庆。最后两个城市可能需要我告诉你,一个在江苏,一个在广东。
5个人全部是设计、开发人员,不用打卡,甚至一年才有一次见面,平时,大家依靠QQ、微信、邮件、Slack和自我驱动力完成工作,每周有一次语音会议。
Zine并不是一开始就选择了完全远程办公。2013年11月,Zine正式在iOS平台上线,所有的团队成员都在深圳,路意把他们称为兄弟。2014年4月,一位现在最资深的开发人员提出了离职,理由是要去上海和异地两年的女友团聚,尽管他很认同Zine。路意同样不舍,一合计,“别离职了,你去上海,远程办公。”
去年,又有两位兄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在老家相亲遇到了不错的姑娘。路意没有犹豫,让他们也选择了异地办公的方式。“后来,深圳办公室只剩下了两个人,100平的办公室,我俩人均50平。”今年2月,随着最后一位团队成员离开深圳,路意干脆退掉了办公室。“一年可以省下5-6万元,够我们年度出游了。”
为了省钱退掉办公室的路意没有在工资上“精打细算”,几位团队成员都拿着不错的工资,而且每年都有增长,“他们很多都在老家买房了。”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Zine都没有任何收入,也至今没有拿一笔融资。
离职创业前,路意在华为待了8年,带着一个20人的团队,待遇优厚,技术过硬。这两个因素对他创业帮助很大:待遇优厚,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他是用积蓄养团队;技术过硬,导致他觉得工作毫无挑战性,并最终离职创业。不过,促使路意创业的最大因素是他的执念,“想让自己做的产品被真正的用户用到、喜欢。”在华为,他直接服务的是全世界的电信运营商,“最终的产品设计其实是那些高管决定的。”
现在,Zine有120万次累计下载量,75万注册用户,日活跃用户约2万。作为一个上线2年多的移动app,这个数字不算耀眼。不过,让路意欣慰的是,Zine有着不错的付费率。
Zine有付费会员服务,价格不便宜。高级会员2个月30元,尊享会员12个月388元。会员可以获得更多的字体、颜色,同时能获得更多的上传流量,还可以将排版好的文字直接同步到认证过的微信公众号。现在,会员服务每月可以提供3万元的收入,而且,路意说,这个数字每个月都有10%的增长。
用户增长带来的是内容创作的快速增加,Zine的官网上显示,现在用Zine创作的文章已经有670万篇。从一个工具向内容平台转型,看起来是顺理成章的事。
2015年7月,Zine推出了“专栏”,用户创作完成后,可以一键分享到专栏,而排版、字体、字号会一并保存。同时,还可以搜索、订阅别人的专栏。
在浏览专栏前,Zine还会询问用户感兴趣的5个领域,然后根据兴趣每天推荐5篇文章。Zine目前的团队都是设计师或程序员,所以推荐也是采用算法自动完成,路意挑选了20多个比较高质量的内容源,然后根据分类和用户兴趣进行推送。
Zine的专栏和推荐
这是路意比较遗憾的地方,目前的内容源不多,而且后期的甄别、组织单纯由机器完成,效果并不好。“今年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寻找一位专业的内容运营人员。”路意表示。
为了支撑团队发展,去年10月,Zine还组建了一个外包公司Aura Maker Studio,为有意转型互联网的传统企业提供技术和设计服务。
即使是做外包,路意同样会挑客户,“指着一个东西让我们照着做的拒绝;做好了设计,仅让我们做开发的也拒绝。”Zine是以设计见长的团队,路意不愿意只去完成开发,而且,他们的价格也比其他外包团队贵2-3倍。
Zine上线至今,路意一共见了80多个投资人,但直到现在,Zine也没有拿一笔融资。“被拒绝过,也拒绝过投资人。”
去年7月,一家房地产背景的投资基金找到了路意,愿意为Zine的Pre-A轮投资600万元。这家基金的投资经理是Zine的粉丝,一切都谈得很顺利,但是最后签署协议时,路意最终选择了拒绝。最不能让他忍受的是对方过大的控制权,协议规定,对方有权提名一名董事加入董事会,而且可以不经过任何程序,更换这名董事的人选,“创业公司的董事是很重要的,我想要一个理解我们的产品的人,能够长期稳定地在董事会。”
现在,虽然Zine依然需要融资,但路意说自己已经不会很主动地去找了,目前会员收入虽然不多,但有比较健康的增长,加上外包公司的单子,Zine起码还不用为生存发愁。
路意说他相信随着产品的优化,用户增长会逐渐达到一个质变,他的愿景是发展到2000万用户。
“所以,你会耐心地等待那个爆发点?”我问他。
“不能说等,我们会积极主动去优化产品,让它的体验更好。”他回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