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1060-0256
贴吧的几个矛盾,会给百度带来它所希望的未来吗?
发布时间:2015/7/9 10:44:09来源:本站原创字体:
靠搜索赚钱的百度,也拥有贴吧这个中文互联网生命力最长的社交产品之一。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还能不能依赖它?
 
“贴吧最好的时代还没有来临,我保证大家会更加喜欢未来的贴吧。”这是李彦宏在 2013 年 12 月 3 日亮相百度贴吧 10 周年庆典时说的一句话,以“李彦宏吧”吧主的身份,而非百度 CEO。
 
李彦宏口中的“未来的贴吧”就是贴吧的移动化,这也是他最近出入各种场合都在谈的百度的移动化转型。2014年底,百度来自移动端的流量首次超过了 PC 端,百度声称贴吧每天 70% 的发帖量都来自移动端入口。2015 年第一季度,百度来自移动端的营收占比首次超过了 50%,但依靠的依然是搜索、地图等传统的优势产品,并不包括百度贴吧在内。
 
”为兴趣而生。“这是贴吧一直以来的品牌主张,但在今年年初,贴吧将 Slogan 更换为了”上贴吧,找组织“,声称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多样化社交需求,提升贴吧对用户的吸引力。并请广告代理方昌荣传播为其做品牌转型推广,比如在地铁和互联网上的广告都故意把”组织“两个字遮掉,制造话题和悬念,贴吧之后也为其专门推出过一个 HTML 5 的广告。
 
这让我们开始思考的一个问题是:百度在强调它的社交属性,那么贴吧可以为百度解决社交属性欠缺的问题吗?
 
作为搜索引擎的百度,连接的是任何人和任何信息,贴吧是它唯一一款具备社交属性的产品。而社交在移动端的潜力比搜索要被看好的多,这同样是 Google 拼命想要做好社交产品 Google +的原因。Google 虽几经努力,甚至为了自己的社交产品换过 CEO ,让创始人拉里·佩奇回归坐阵,最终也都无济于事。
 
对于这个跟 Google 最像的产品——从商业模式到核心服务——百度,它对贴吧都做了什么?贴吧是否可以增强百度的 ID 属性,最终成为李彦宏所希望的未来?
 
不过比起 Google+,百度贴吧比我们想象的生存得要好一些,虽然作为一个 10 年以上的社交产品,总有一种日暮西山的感觉。
 
目前,贴吧宣称已拥有 10 亿注册用户,820 万个主题吧,月活跃用户近 3 亿,日均话题总量过亿,日均浏览量超过 27 亿次。这也是贴吧在推广过程中,不断强调的一组数据。
 
这一平台最为辉煌的时刻,是那场“超级女声”比赛带来的:十年前的那场决赛之前,超女前三甲相关的发帖量总计超过了 1000 万,平均每秒钟就有 4 个用户同时发帖;当时的 Alexa 数据显示,百度贴吧的流量甚至超过了新浪,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中文站点。
 
“我在这里第一次见识到 UGC 的强大:一群人因为兴趣聚在一起,在相互碰撞中能够产生这么多优质,不,绝妙的内容,有的机智,有的优美,有的专业。……一切官方有组织生产的内容,在 UGC 面前都是苍白的。”知乎用户“王洞明”在接受《好奇心日报》采访时这样表示他曾经对百度贴吧的感受。
 
贴吧曾经代表了除 BBS、天涯社区等论坛之外的基于趣味的另外一种社交想象力。如果对比 10 年前同期出现那些互联网产品,你会觉得这是一个为数不多的依然保持了生命力和活力的一个产品。
 
创办于 2005 年的人人网前身校内网,曾经被看做是未来中国的 Facebook,大多数用户的最后一条更新状态很可能是 2、3 年前;2008 年诞生的曾经让公司人热衷于在其上“偷菜”和“占车位”的开心网被人人网所打败,之后再无声响;同样坚持了 10 年的豆瓣要好一些,不过也被越来越多的老用户指责。
 
无一例外,他们都是 PC 端强大的产品,而更多的产品都已经不见了。百度贴吧还是一个重要的存在,但它身上的问题和矛盾重重。
 
 熟人社交与兴趣聚合之间的矛盾
 
在社交网络中,一个人是一个人。在传统 BBS 上,是以兴趣和话题来组合人的。
 
贴吧的创意,来自于搜索过程的一个延伸:用户在用百度搜索的时候,搜相同的关键词的人可能会有共同的兴趣或喜好。如果能用一款产品把他们聚合在一起,同时让这些全新的内容可以被检索,就能吸引更多类似的人加入,形成一个正循环,最终成为基于志趣聚合而成的网络平台。
 
贴吧内采用了一种近似 BBS 的讨论结构,不做严格的主题限定。对于尚未建立贴吧的关键词,普通用户也被赋予了极大权力,这使得任何一个小众的兴趣,都会很快拥有一个自己的组织。百度的技术背景,则使原本复杂的建站、防垃圾信息、SEO 等工作被简化或隐藏了起来。
 
现任“叫个鸭子”CEO 的曲博,曾是百度贴吧的第一任官方管理员。他在接受《好奇心日报》采访时表示,通过搜索引擎向贴吧导流,以及借助后台系统快速建立贴吧,正是早期百度贴吧能够打败垂直论坛、迅速发展的两大关键原因。
 
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个社交产品——搜索引擎服务的工具属性非常明显,虽然用户量大、忠诚度高,但粘性不足。
 
在贴吧火起来之后,百度也曾经尝试做过一些更“纯粹”的社交产品,比如 2008 年推出的即时通讯工具“百度 Hi”,或是 2010 年推出的另一个微博客产品“百度说吧”。但由于脱离了搜索带来的流量和用户群,前者现在已经变成了百度员工内部交流的专用工具,后者则在上线不到一年后就被关停。
 
 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之间的矛盾
 
2011 年,在一次季度财报的电话会议上,李彦宏首次明确提及了百度的社交策略,指出百度要做的是将社交与搜索整合,而不是单独发展一个社交网络。但他也透露,当时社交搜索服务的流量已经占到百度总流量的 1/4,而且还在增加,增速大于互联网搜索。
 
但搜索服务,依然是百度这家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竞价排名广告也是它现在、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盈利模式。相关性极强的搜索结果所带来的广告价值优势明显,但随着入口的逐渐分散,这种价值已经开始出现下滑。
 
至少对于 Google 来说,这个趋势还挺明显的,2014 年,广告占到了公司营收的 89%,但增长率在下半年明显放缓;第四季度,在 Google 及其下属网站上投放广告的成本同比下跌了 8%、第三方合作网站则跌了 11%。广告商们开始不愿意为自己的关键词广告多花钱了。
 
贴吧 百度贴吧 熟人社交 社交网络服务 贴吧发展
 
未来,搜索引擎有可能会被社交网络逐渐取代——这是 Facebook 的 CEO 马克·扎克伯格的看法,也是公司直线上升的广告营收已经开始证明的趋势——2014 年,Facebook 从广告上获得 93 亿美元,同比增长达 53%,来自移动广告的营收增长更是高达 136%。
 
由于反映了真实的个人信息、人际关系和个性化需求,在 Facebook、Twitter 或是 Instagram 这类社交网站上投放的广告离客户更近、也更为精准。
 
这里有一个被 Facebook 作为案例的广告主:一位来自美国密西根州的婚礼摄像师,经过设定后,他的广告只会被推送给“24-30 岁”、Facebook 上状态为“已订婚”的“女性”用户。在 12 个月的时间里,他只花费了 600 美元的广告费,就获得了 4 万美元的收入。
 
Facebook 的高速成长,促使 Google 在 2011 年推出了自己的社交产品 Google+,并唤回了已经主导 Google X 实验室项目好几年的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 Facebook 服务一样,Google+ 可以显示评论、图片、朋友和联系人分享的最新内容,也可以通过“+1”按钮表达对好友某条消息的支持,有点类似“赞”的功能。
 
 
 
为了推广,Google 曾强制将自家产品的新用户都绑定到 G+ 上,也曾希望用户能将感兴趣的搜索结果推送出去,从而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搜索算法。
 
但就像之前这家公司曾经用 Wave、Buzz 或是 Orkut 等一系列社交产品所证明过的那样,Google+ 的光环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就褪色了,包括照片在内的相关服务也正被逐渐拆分。博主 Kevin Anderson 在 2015 年 1 月的数据统计显示,在 Google+ 的 22 亿注册用户中,只有 0.2%-0.3% 真的像在用社交网络一样,在这个平台上发过状态。
 
从这一点上来说,百度贴吧的状态其实要远远好于 Google+:高度细分的兴趣社区平台,对于想做精准投放的品牌广告主来说,有了天生的吸引力;搜索的主营业务持续为贴吧导流,贴吧看上去也没有所谓“打败谁“——尽管现在看来,中国市场上还未有像 Facebook 那样强势的社交媒体——无论从用户规模还是广告收入,或是改善搜索质量的压力。
 
返回